招生条件
您当前位置:首页 > 招生资讯 > 招生条件

徐州机电工程学校:师资铸魂,匠心筑梦——教学实力全景解析

来源: 作者: 时间:2025-04-09 浏览量:

徐州机电工程学校:师资铸魂,匠心筑梦——教学实力全景解析

     在职业教育蓬勃发展的时代,师资力量与教学水平是衡量一所学校核心竞争力的关键指标。徐州机电工程学校作为江苏省重点职业院校,始终将教师队伍建设与教学质量提升作为立校之本。本文通过多维度数据与实例,深度解析该校如何以“双师型”师资为基、以产教融合为翼,构建起机电技术人才培养的“黄金坐标系”。

一、师资力量:结构优化与专业深耕并重

  1. 规模与层级

    • 现有教职工790人,其中正高级职称70人、副高级职称277人,博士58人、硕士以上学位567人,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、省级教学名师4人。

    • 形成“老中青”三代梯队:资深教授领衔科研攻关,中年骨干教师主导课程改革,青年博士注入创新活力。

  2. 双师型教师占比

    • “双师型”教师占比达85%,80%教师持有高级技师或工程师证书。

    • 典型案例:机械工程系张教授,既是国家级技能大师,又主导徐工集团液压支架技术改造项目,将企业真实课题转化为教学案例。

  3. 荣誉与成果

    • 近五年获省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项、国家规划教材3部、省级重点教材4部。

    • 教师团队在省级以上技能竞赛中获奖超60项,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2项、徐州市科技进步奖2项。

徐州机电工程学校:师资铸魂,匠心筑梦——教学实力全景解析
二、教学水平:产教融合与课程创新双轮驱动

  1. 课程体系重构

    • 构建“岗位能力+职业资格”双认证课程体系,开发《数控加工技术》《工业机器人编程》等20门省级精品课程。

    • 典型案例:机电一体化专业采用“项目化教学”,学生需完成“自动化生产线调试”等真实项目,课程通过率达98%。

  2. 实训条件升级

    • 建成5万平方米实训基地,涵盖数控加工中心、机器人实训中心、电力自动化实训中心等。

    • 合作企业捐赠价值2000万元设备,如徐工集团捐赠的液压支架试验台,实现“课堂即车间”的沉浸式学习。

  3. 产教融合深化

    • 与徐工集团、上海晋拓金属制品等企业共建10个产业学院,开设“徐工班”“晋拓班”等订单班。

    • 典型成果:2024年“徐工班”毕业生就业率100%,平均月薪超7000元,3人晋升为技术主管。

三、教学成果:技能竞赛与就业质量双丰收

  1. 技能竞赛成绩

    • 近三年学生获省级以上技能大赛奖项57项,其中国家级奖项3项。

    • 典型案例:2024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“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”赛项,学生团队以总分第一的成绩夺冠。

  2. 就业质量保障

    • 毕业生就业率连续五年超99%,50%进入徐工集团、中车集团等央企国企。

    • 典型案例:2024届毕业生王某,通过“现代学徒制”培养,入职徐工集团后主导完成“液压系统智能化改造”项目,获企业创新奖。

  3. 社会服务能力

    • 年均开展社会培训2590人次,职业技能等级认定8990人次,创收超130万元。

    • 典型案例:为徐州地铁运营有限公司定制“地铁机电设备维护”培训课程,学员通过率达100%。

四、教师发展:机制创新与平台赋能同步推进

  1. 培养机制

    • 实施“青蓝工程”,为青年教师配备企业导师,实行“2年企业挂职+1年教学实践”双轨培养。

    • 典型案例:青年教师李某通过企业挂职,主导研发的“焊接机器人路径优化算法”获省级科技进步三等奖。

  2. 科研平台

    • 拥有省级工程装备智能制造产教融合集成平台、江苏省工程装备智能制造工程技术研发中心等10余个科研平台。

    • 典型成果:教师团队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省部级项目28项,发表SCI/EI论文300余篇,获发明专利3项、实用新型专利42项。

  3. 国际合作

    • 与德国西门子、日本发那科等企业共建培训中心,引进国际认证课程体系。

    • 典型案例:机电一体化专业学生通过“1+X”证书考核,获得西门子PLC高级工程师认证。

总结

徐州机电工程学校以“双师型”师资为根基,以产教融合为路径,以创新驱动为引擎,构建起“教学-科研-服务”三位一体的职业教育生态。教师团队既是技艺精湛的“大国工匠”,也是潜心育人的“教育名师”;学生既是技能竞赛的“金牌选手”,也是企业青睐的“职场新星”。未来,学校将继续深化内涵建设,为区域经济发展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,书写新时代职业教育的华彩篇章。

声明:以上信息均来源于互联网,江苏中考网整理发布仅供参考,以上学校相关内容均不代表江苏中考网意见。考生填报志愿请以省(市)教育考试院或学校官方最新公布为准。
  • 我已同意并阅读《隐私保障》

地区直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