招生条件
您当前位置:首页 > 招生资讯 > 招生条件

探秘徐州机电技师学院:卓越师资与高水平教学铸就技能成才之路

来源: 作者: 时间:2025-04-05 浏览量:

探秘徐州机电技师学院:卓越师资与高水平教学铸就技能成才之路

    在职业教育蓬勃发展的今天,选择一所师资力量雄厚、教学水平卓越的学校,对于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至关重要。徐州机电技师学院作为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、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,凭借40余年深耕职业教育的深厚积淀,以“厚德强能、博学笃行”为院训,构建了“双师型”教师团队与产教融合教学模式,为区域经济输送了数以万计的高素质技能人才。本文将从师资结构、教学特色、育人成果三大维度,解析这所老牌职业院校的核心竞争力。

一、师资力量:结构合理、素质卓越的“双师型”团队

  1. 师资规模与资质
    学院现有教职工630人,其中专任教师527人,80%教师具备中、高级专业技术职称,“双师型”教师占比超40%。6名教师获评国家级或省市级优秀教师,4名教师荣获市“五一”劳动奖章,15名教师在省市技能竞赛中获“技术能手”称号。例如电气工程系46名教师中,高级讲师12人、“双师型”教师30人,8人拥有硕士学位,教学团队多次斩获江苏省教师教学能力大赛奖项。

  2. 产学研结合的实践型师资
    学院通过校企合作项目,将企业技术骨干引入教学一线。电气工程系与苏州赛腾精密电子、江苏升华电梯等企业共建实训基地,企业工程师驻校授课,指导学生掌握PLC应用、工业机器人编程等前沿技术。机械工程系教师团队参与徐工集团技术研发项目,将真实工程案例融入课堂,实现“教学即生产”。

  3. 科研与教学能力
    教师团队承担多项省市级课题研究,研究成果获专家肯定。电气工程系开发《电力拖动与技能训练》《PLC应用技术》等5门省级精品课程,编写《零基础学电工》《PLC应用技术》等专业教材,形成“项目导向、任务驱动”的教学模式。

探秘徐州机电技师学院:卓越师资与高水平教学铸就技能成才之路
二、教学水平:模块化教学与产教融合的育人模式

  1. 模块化教学体系
    学院推行“模块化教学”,将课程内容模块化、项目化。例如数控技术专业构建“数控编程—机床操作—产品加工”模块化课程体系,学生需完成“汽车钣金修复”“数控车削加工”等项目任务,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。

  2. 产教融合实践
    学院与徐工集团、昆山开发区等建立政校企合作联盟,开设“订单班”,毕业生直通企业就业。数控实训基地设备总值992.4万元,含加工中心、数控铣床等先进设备,支持“模块化教学”。近五年平均升学率98.5%,与南京理工大学、中国矿业大学等高校开展“3+3”直通车培养,机械制造专业升学率超15%。

  3. 技能竞赛与成果转化
    学院获评“全国职业学校技能大赛先进单位”,学生屡获省级以上奖项。例如汽车维修专业学生掌握车身修复、涂装工艺等技能,能实施手工制作钣金工艺、使用压、卷、折、弯等机械修复车身损伤,熟悉车身检测与涂漆工艺。

三、育人成果:高就业率与技能竞赛双丰收

  1. 就业质量
    学院建立辐射京、沪、粤、浙等地的就业网络,就业率常年超95%。毕业生供不应求,近三年人均手握3个offer,技术岗位起薪超5000元。例如电气自动化专业学生进入博西华家用电器、苏州汇川技术等企业,从事设备安装、维护等工作。

  2. 技能竞赛成绩
    学生在全国及省技能大赛中屡获佳绩,以良好职业道德、扎实理论知识和过硬操作技能获得社会认可。例如数控加工专业学生掌握数控编程、机床操作等技能,能解决复杂零件加工中的工艺问题,实施数控编程与加工工艺。

  3. 社会声誉
    学院荣获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、全国课堂教学先进学校等称号,被《人民日报》《新华日报》等多家媒体报道。与徐州经济技术开发区、昆山开发区等共建技能型人才定点培养输出基地,服务区域经济发展。

总结
徐州机电技师学院以“双师型”师资团队为支撑,通过模块化教学、产教融合模式,实现了“升学有通道、就业有保障”的育人目标。学院不仅培养了学生的专业技能,更注重综合素质提升,为区域产业升级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保障。对于有志于技能成才的学生而言,这里既是锤炼技能的熔炉,也是通向高质量就业的桥梁,是职业教育领域值得关注的典范。

声明:以上信息均来源于互联网,江苏中考网整理发布仅供参考,以上学校相关内容均不代表江苏中考网意见。考生填报志愿请以省(市)教育考试院或学校官方最新公布为准。
  • 我已同意并阅读《隐私保障》

地区直达