招生条件
您当前位置:首页 > 招生资讯 > 招生条件

徐州市特殊教育学校:多元升学路径托举残障学子“大学梦”

来源: 作者: 时间:2025-04-04 浏览量:

徐州市特殊教育学校:多元升学路径托举残障学子“大学梦”

    在特殊教育领域,升学不仅是学生个人成长的里程碑,更是社会包容与教育公平的缩影。徐州市特殊教育学校作为全国办学规模最大、体系最完备的特教学校,以“职教为特色、升学为导向”的办学理念,构建了“普职融通、多元升学”的成长通道。本文将从升学成果、升学路径、支持体系三大维度,深度解析这所学校的“升学密码”。

一、升学成果:从“不可能”到“逆袭”的跨越

  1. 高考升学率

    • 自1997年以来,共有65名学生考入天津理工大学、北京联合大学等高等院校,2004年高考升学率首次实现100%。

    • 2012年,19名高三毕业生全部考上大学,其中5人考入本科院校,14人考入大专院校。

  2. 典型案例

    • 王洋:总分最高者,同时被天津理工大学和北京联合大学录取,最终选择计算机专业,立志“学有所成,自食其力”。

    • 听障学生张某:通过“聋健合一”康复训练,考入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,现就职于残联系统。

徐州市特殊教育学校:多元升学路径托举残障学子“大学梦”
二、升学路径:量身定制的“成长阶梯”

  1. 普通高考

    • 开设语数外、思想政治等文化课程,与普通高中教材同步,知识点难度适当降低。

    • 聋哑学生高考时间提前三个月,教师带队赴天津理工大学等院校参加单考单招。

  2. 职教高考

    • 职业高中部开设计算机应用、美容美体(盲人按摩方向)、工艺美术等专业,学生可参加对口单招或技能大赛保送。

    • 美容美体专业学生多次获省级技能大赛一等奖,毕业生就业率超95%。

  3. 综合评价招生

    • 鼓励学生参与竞赛、发表论文、获得三好学生等荣誉,通过“高考成绩+面试+高中学业水平考试”的综合评价模式升学。

    • 2024年,5名学生通过综合评价被南京特殊教育师范学院录取。

  4. 海外留学

    • 与日本、韩国等特殊教育院校建立合作,提供语言培训与留学指导。

    • 2023年,2名视障学生获全额奖学金赴日本攻读康复治疗专业。

三、支持体系:全链条护航的“升学保障”

  1. 教学支持

    • 小班化教学:每班不超过15人,配备“文化课+专业课”双师团队。

    • 个性化辅导:针对听力障碍学生开发“手语+文字”双轨课堂,为视障学生提供盲文教材与语音转文字软件。

  2. 心理支持

    • 设立心理咨询室,配备专职心理教师,开展“升学压力疏导”“职业规划”等团体辅导。

    • 2024年,90%的毕业生表示“升学过程中得到充分心理支持”。

  3. 家校共育

    • 定期举办家长学校,指导家长协助孩子制定升学计划。

    • 开设“升学指导讲座”,邀请高校招生官解读政策,覆盖率达100%。

  4. 社会支持

    • 与徐州市残联合作,为贫困学生提供“升学资助金”,最高可覆盖全额学费。

    • 联合爱心企业设立“就业奖学金”,鼓励毕业生优先入职。

四、升学特色:从“技能立身”到“文化赋能”

  1. 职教特色

    • 职业高中部开设西餐烹饪、计算机应用、美容美体等10余个专业,毕业生可考取“中式面点师”“计算机操作员”等职业资格证书。

    • 美容美体专业配备推拿手法测试仪、经络点穴人等设备,学生技能水平获行业认可。

  2. 文化浸润

    • 开设“非遗传承”课程,学生可学习磁盘雕刻、扎染、烙铁画等传统技艺,作品多次在省级展览中获奖。

    • 成立“自强之星”宣讲团,毕业生回校分享升学与就业经验,激励学弟学妹。

五、未来展望:构建“终身学习”的升学生态

  1. 政策红利

    • 根据《“十四五”特殊教育发展提升行动计划》,徐州市计划增设更多适合残疾学生的高等教育专业。

    • 2025年,学校将试点“3+2”中高职贯通培养,打通职教升学通道。

  2. 国际合作

    • 与国际特殊教育组织合作,引进“国际通用手语”“盲文数字化”等前沿课程。

    • 计划2026年开设“国际升学班”,定向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特殊教育人才。

总结

徐州市特殊教育学校以“多元升学”为支点,撬动了残障学子的“人生杠杆”。从普职融通的课程体系,到全链条的支持体系;从职教特色的技能培养,到文化浸润的素养提升,每一项举措都指向“让每个孩子都有出彩的机会”。选择徐州市特殊教育学校,即是选择一条“以升学为阶梯、以就业为目标、以成才为使命”的成长之路。在这里,教育公平不再是口号,而是无数残障学子用升学通知书写就的“现实答卷”。

声明:以上信息均来源于互联网,江苏中考网整理发布仅供参考,以上学校相关内容均不代表江苏中考网意见。考生填报志愿请以省(市)教育考试院或学校官方最新公布为准。
  • 我已同意并阅读《隐私保障》

地区直达